“政银保”目前主要靠财政补贴
目前,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在广东不少地方已有开展。
2009年,广东就在佛山三水开始试点由当地政府、人保财险以及银行三方共同参与的“政银保”业务———通过地方政府支持,保险公司开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形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
根据广东保监局昨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广东“政银保”业务累计支持发放贷款达11亿元,支持农户及中小微企业约4500家次。而商业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同比大幅增长近300%。不过,去年“政银保”赔付比较多,但“政银保”总额占保险公司保费并不是特别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并没有造成影响。
常见的“保险+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上述的“政银保”模式,由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贷款风险。二是商业化模式,即保险公司和银行进行合作,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贷款保证保险来增信,从而获得银行的贷款;若企业发生违约,则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银行的损失。
广东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督处处长助理张莉对南都记者介绍称,此次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调研中发现,当前广东“保险+信贷”的两种主要模式,存在各自的特点及问题。广东的“政银保”模式,是以政府财政投入的基金做担保,是政府对保费端给予一定的补贴,另一端如果发生坏账的话,政府再兜底一部分风险,这样既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能提高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政银保”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贷款成本低,目前各地基本上以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发放贷款,保证保险费率一般为2%,财政补贴保费的50%。初步测算,“政银保”模式1年期小额贷款成本为7%-8%,大幅低于当地融资成本。而商业性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贷款审批效率高,能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部分保险公司与银行深度合作,小额贷款申请到发放速度较快。
江门模式:政策支持替代财补
针对目前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广东保监局创新了业务模式。
广东保监局已经推动广州、江门分别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张莉介绍称,“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量比较多。目前,试点还没有正式推进。”
根据张莉介绍,广州方案较为接近“政银保”模式,仍由政府财政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风险分担机制主要由保险公司、银行、风险补偿资金共同负担。不良贷款率5%以内的损失部分,保险公司在年度保费总额内承担赔付责任,超出部分由风险补偿资金承担,银行承担贷款利息损失。不良贷款率超出5%的损失部分,风险补偿资金不予补偿,由银行、保险公司按约定承担。
而江门方案则较为接近商业性模式,政府财政不予补贴,主要为政策支持,即整合工商、税务、公安等公共资源,向保险公司、银行提供借款企业资信信息,完善风险识别、管控机制,并协助建立逾期贷款追偿机制。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中心,由保险公司负责日常运营,合作银行提供协助,保险公司承担主要经营风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中心建立的时间点将在1月底。”张莉称。
“目前创新模式的难点是要综合政府各个部门内的企业的征信信息。”张莉介绍称,对保险公司来说,经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风险较大。第一个是企业征信信息不足,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此外,保险公司反映,坏账追偿存在困难。一般来说,坏账一旦形成基本上很难再追回资金。所以在江门的模式中提出要建立在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建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中心,把政府部门的企业征信信息及时提供给保险公司,剩下的风险就靠保险公司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建立起逾期贷款追偿机制。
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江门市争取用三年时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50亿元,受益企业超过1万家次,政策性小额贷款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