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头一:外砂毛衫厂——“转”出来的生机
走进外砂客户陈姐的毛衫厂,电脑编织机的运作声依旧轰鸣,但陈姐的眉头紧锁:“美国订单骤减40%,客户要求分摊30%关税,利润几乎归零。” 为活下去,工厂连夜调整策略:• “转口”东南亚:将半成品运至越南代工,利用当地出口关税优势保住美国订单;
• “转内销”试水:开发国潮设计款,借直播电商触达下沉市场,日销突破500件;
• “转人力”节流:管理层带头降薪30%,暂停非核心岗位招聘,车间实行“一人多岗”。
“订单能续一天是一天,先活下来最重要。”陈姐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新客户联系方式。
镜头二:澄海玩具厂——“闯”出来的新路
澄海客户王总的玩具厂仓库里,滞销的卡通玩偶堆积如山。王总苦笑道:“美国关税涨到离谱,整柜货清关成本翻3倍,只能暂停发货。” 生死关头,他们选择“三向突围”:
• 闯新兴市场:将原计划发往美国的货柜改道墨西哥,借美墨加协定绕开高关税;
• 闯跨境电商:在Temu平台上线低价单品,靠“爆款引流”稳住现金流;
• 闯供应链极限:联合5家同行“拼柜”海运,物流成本压降18%,库存周转率提升25%。
“现在比的是谁更耐熬。”王总办公室贴着一张世界地图,东南亚、中东的标记越来越多。
镜头三:汕头小微企业群像——“省”出来的韧性
龙湖工业区内,一家电子配件厂正上演“全员抠成本”:• 生产端:淘汰高耗能设备,引入二手生产线,电费支出直降40%;
• 管理端:砍掉所有差旅预算,会议改线上,非必要岗位合并;
• 政策端:申请“稳外贸”专项补贴,借助税务优化将出口退税周期从30天缩至7天。
“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续命钱。”财务主管老李的账本上,铅笔写的数字反复涂改,却始终没有红字。
民信观察
关税战的冲击猝不及防,但这些企业用“转、闯、省”拼出生存空间:• 短期调整重于长期转型:供应链腾挪、市场切换、极限降本成为主流选择;
• 抱团取暖成新常态:同行拼单、跨业合作、政策资源对接频现;
• 政策红利显效:出口退税加速、跨境电商扶持、东南亚建厂补贴缓解燃眉之急。
风暴中的小微企业,或许没有华丽转型的故事,但那份“缝补裂缝,匍匐前行”的韧性,正是中国经济最真实的底色。民信小贷将持续关注企业需求,提供灵活金融支持,与客户共渡时艰。(文中案例为走访实录,企业信息已脱敏处理)
民信小贷·助力小微穿越周期
2025年4月14日